专访胡恩威|谱一曲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的“笑傲江湖”

发布日期:2024-12-22 03:53    点击次数:186

在胡恩威看来,“东方不败则最是过瘾。”国家级演员孔爱萍在剧中首次挑战了生变旦的独戏,从一开始以生角的形式出现,但当练葵花宝典后,角色转变为旦角,这样的创新不仅展现了戏曲丰富的表现能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

除了由国家级演员孔爱萍首次挑战的生变旦独戏《东方不败》,还有由南音名家杨建平演绎的《说唱笑傲江湖曲》,以广东大戏中的“唱”和“念”,用“说书人”的方法,道出《笑傲江湖》的武侠人物及故事;令狐冲与奸邪相交,被罚至思过崖面壁自省时,遇上太师叔风清扬传授剑法诀窍,领悟“破尽天下武功”的《独孤九剑》由著名戏曲武生周龙编导,由新进演员任嘉乐演出……京昆艺术的唱念做打,以意传情,与武侠精髓相映成趣,与侠义精神不谋而合。

守正不渝,京昆折子戏的多媒体重塑

在舞台上,演员们的表演不仅是戏曲的传统演绎,更是与现代科技的互动对话。进念·二十面体将声景技术带入剧场,透过模拟不同场景可能出现的声音,糅合动态捕捉(Motion Capture)技术,令灯光投影、音响效果可配合演员的动作。

展开剩余76%

京昆大师们的声音与动作被捕捉,经过数字渲染,变成水墨般的视觉效果,投射在舞台上。观众可以看到,演员们的唱词被视觉化,每一个字的节奏都与他们的吟唱相呼应,这种实时的互动让整个表演生动而富有动感。舞台上的灯光也与演员的表演完美同步。这种实验让观众以全新的方式体验戏曲,被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那里有刀光剑影,也有侠骨柔情。

科技的炫目效果与即时渲染技术,为传统戏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体验。与此同时,戏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坚持在科技的加持下得到了更加鲜明的展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戏曲依旧是传统的戏曲,科技不过是为舞台增添张力,以另一种方式保护其传统精髓。

有深圳资深媒体人在看完这部实验戏剧之后表示,用娴熟而节制的多媒体艺术科技手段,把金庸小说《笑傲江湖》“唱念做打”成京昆折子戏,加之顶流戏曲表演家行云流水、声情并茂的演绎,再配以素净雅致且富有质感的舞台氛围的营造,最大限度呈现出金庸作品风起云涌的江湖灵魂。“这是一场娓娓道来,将故事讲得特别透彻、清晰的先锋体验。”

对话

南都:戏曲传统上强调的是规范和模式,每个动作和唱腔都有其固定的范式。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加入,表演变得更加即时和反应灵敏。这是否对演员们的表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呢?

胡恩威:实际上并没有。演员们的表演依旧是纯粹的传统的表演,我们并没有要求他们做出任何调整来适应科技。我们引入艺术科技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演出,而不是改变它。演出的每一个细节都源自于他们深厚的训练和艺术功底。说到戏曲的规矩,不同的戏曲它的规矩也不一样。昆曲,就真的是比较规矩,但广东大戏就有点类似爵士的感觉,最过瘾的就是每一场都会有点不一样。

南都:您怎么考虑在一部作品中串联起这些不同的戏曲门类的?

胡恩威:我很喜欢南音,也和杨建平合作过几次,我希望能将他塑造成一个说书人的角色。通过他,我们可以将故事串联起来。他能够以一种比较抽离的方式参与其中,即一开始作为说书人跳入这个江湖,然后抽离出来再说一段,再抽离,再说一段。这样的结构设计,即使是那些没有看过金庸小说的人,也能对故事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南都:金庸小说大多以流行文化的形式呈现。我们这次将其搬上舞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在整个彩排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难点吗?

胡恩威:我们的实验过程比较开放,也与老师们有很多合作。我对戏曲有较深的了解,经常和老师们讨论如何进行,因此并没有遇到太多困难。我觉得现在的表演艺术,难点在于与观众的关系。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新的体验,而非一个产品。中国传统很多艺术都是综合型的,不像西方那样是把艺术分门别类,芭蕾,现代舞……;戏曲的训练正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你要学唱念做打,不只是唱。戏曲是一个很好的综合表演技术的培训。我们的出发点做科研(实验)的同时,也做一些普及教育。我们向大家解释戏曲的唱念做打等基本知识,并配合展览和教材,特别是为小学生设计的教材,帮助他们理解戏曲。我觉得戏曲需要从两个方面培养:一是培养演员一定要从小开始,二是培养观众一定要从小开始。这就是为什么我舞台上打的字这么大,因为在香港很多人对文字比较有距离感。例如,看昆曲时,因为昆曲是用苏州话唱的,他们不一定听得懂在讲什么。所以我用这些字,大家就能知道这个字和这个音是怎样对应的,一方面表意了,另一方面也作为舞台呈现的一部分。

南都:您一直都在尝试科技在剧场中的运用,您认为科技在剧场艺术中的未来发展会是怎样的?

胡恩威:我认为,科技的目的是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去感受文化。科技只是一个工具,它不能取代人。科技可以作为创作的工具,也不能取代人的存在。我觉有有一点很重要:我们需要思考剧场设计的新方向。目前的剧场设计大多沿袭了100年前的理念。在那个时代,电力的引入使得剧场能够利用灯光和音响技术。然而,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剧场的形态。

采写:南都记者黄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发布于:广东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